工作动态
山地多圈层变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甘孜州磨西镇举行
????5月6日至9日,山地多圈层变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甘孜州磨西镇举行。会议聚焦变化环境下山地系统的复杂响应与适应性管理,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探索山地科学创新性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党委书记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局长苏奋振出席会议并致辞。成都山地所所长康世昌主持了开幕式,西藏大学丛志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孙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周华坤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学术报告。 ????陈发虎在致辞中强调了深化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对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治理等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围绕山地多圈层的科学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山地系统中气候、水文、地貌、生物、人类活动等多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耦合机制的理解,推动地理过程研究从定性认知向可计算的系统建模与面向未来的预测模拟发展。 ????于贵瑞在致辞中强调了维持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他指出,面对当前山地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山地的复杂性,要积极推动生态学与地理学、气候科学、遥感技术、系统建模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生态调控策略,服务山地可持续发展。 ????苏奋振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资源环境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将从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角度,不断优化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布局与建设,积极促进科学观测实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野外台站观测研究能力提升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山地多圈层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康世昌对与会院士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通过会议研讨,进一步增进交流、促进合作、深化协同,推动山地科学的发展。他表示,在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扩张的双重压力下,需要进一步深化山地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摸清变化环境下山地系统的复杂响应与适应性规律,探讨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路径。 ????会议期间,陈发虎院士应邀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研究进展及展望”的特邀报告,阐述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与展望,提出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的未来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段克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张玉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刘巧研究员和杨宗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梁尔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丁永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北京大学沈泽昊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周明华研究员等,分别围绕山地冰冻圈变化影响与应对、山地资源?;び肜?、高寒生态与环境演变等核心议题作了10个学术交流报告,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交流研讨。 ????会后,与会专家前往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和海螺沟冰川核心区开展了科学考察。 ????此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等承办,吸引了来自三个专委会的100余名研究学者参加。 陈发虎院士致辞 于贵瑞院士致辞 苏奋振副局长致辞 ?康世昌所长主持会议并致辞 会议现场 陈发虎院士做大会特邀报告? 学术交流报告 海螺沟冰川考察 考察贡嘎山站 |
![]()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